第452章 这招真毒!(1 / 2)

“一甲进士不可能增加了,三个人已经是惯例了,再增加会让天下人耻笑朝廷没有规矩。但二甲进士可以增加一倍,三甲进士可以增加数倍,有这么一个身份,进士留在京师领着俸禄等待空缺,防备这些聪明人的钱还能留出一部分作为他用。”梁良说。

那其他人呢?

“至少要留下三千人的规模,读过书的人学技术也能快一些,而且你们可不要忘了,要进行改革就得有我们自己的人。”张昊询问,“林卿有什么办法?”

作为本次恩科的主考官,林天涯也算过这次能留下多少人才。

但他胆子更大。

“陛下,三千人不足用,就这一万余人也不够各衙门使用!”林天涯大胆建议,“臣以为,与其扭扭捏捏,不如大刀阔斧。”

群臣吃惊。

萧若水质疑:“这么多人那得占据所有的官员名额!”

“官员名称不就是朝廷随手就可以编写的吗?不过就是九品八品的品级,每个月多支出几百万斤粮食,可比起这些人放在京师的好处,这点开支不值得考虑!”

“依我之见,本次恩科的进士扩大到八百人,朝廷多得是官员缺口,如江北各地的官员,而且诸位不要忘了,现如今还有大量的荒地需要组织人员开垦,这也需要一些官员去负责。”

“这些职位,原本是吏,最好也不过是流外官,可流内官流外官,那不就是吏部点个投的事情吗,为何要纠结于这点事情?”

“所以,恩科之后,留下一部分没有考中进士,但比较优秀的,培训几个月就能在常规恩科获取好名次的贫寒士子,对于大部分读书没有那么多的,给一个特赐的身份,加一个同进士,足以让他们留在朝廷担任官员。”

“至于他们可能会不满意,那就让他们下一次继续接着科举就是了,没有人会反对。”

“此外,陛下亲自制作工业品,我等大臣何不带头开垦荒地?士子们,不,中进士的士子们也可以组织起来,在城外开辟土地,争取自给自足。”

“如此,朝廷能负担多少?算来算去也不过一年内每月多拿出几十万斤粮食罢了,这并不算难题,反倒是诸侯们才真遇到了难题,他们要拉拢读书人,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,他们能拿得出来?”

这番话终于展现出一个工部尚书的大格局。

张昊赞许道:“林卿这番话,给朕提了一个醒,诸位以为如何?”

群臣商量片刻,赞同林天涯的这个看法。

李永年道:“陛下,京师乃是重地,六部都是重要衙门,流外官可转为流内官,这足以容纳三千人的规模。”

对,现有的岗位,不做事的要想办法清理。

还有军队。

“武举考试也要尽快提上日程,另外,朕计划在现有的捕快体系之外,以流内官统领流外官,流外官挟持当地的吏,建立一套跟得上新郑改革的执法队,李卿要做好准备。”张昊道。

李永年担忧的是,如果让刑部尚书掌握兵权,对朝廷不利对皇帝也没什么好处。

“错了,这个队伍可不是军队,当然了,也具有一定的战斗力。但问题是新政改革之后,连军队都要受到更大的约束,捕快队伍又能如何?”张昊提醒,“你翻到要重点考虑如何大乱捕快出自本地的惯例,决不能让吏掌握地方。”

这样一算,就那一万多人的士子还真不够用。

而且林天涯的毒计很恶毒。

本次恩科把寒门士子中那些才能卓著的选拔到朝廷准备重用,状态不好或者发挥不佳的人才留在国子监准备镇压来年的常规科举。

其它大部分士子则给一个同进士出身让他们迅速进入官场。

如此,这一批士子就成了新式科举的第一批受益人。

他们岂能不设法维护新式科举?

随后,张昊问起其他的事情。

京师结束了封锁,各国的密探都飞奔回去了,上一次朝会决定的事情有没有通报到各国?

首先是给拓跋牡丹的加封,长治候、两郡太守兼都督,官拜昭武将军,这也会给她带去一点不小的麻烦。

“想必已经快到了。”萧若水通报。

其次就是三国使者强烈反对皇帝收拾诸侯王、并且还要给楚王越王增加封底的通报,这招原本应该在前些天就发到各地,但朝廷要等着看张化淳张敦守的反应,戴安也还没有稳定镇江府的局面,所以一直到恩科开始、京师解禁后才向各地发出。

“北方三国暂时还没有到,但朝廷使者已经在江北青州、兖州和西北荆州地区全面张贴,消息要传到北方三国,他们那边也会到处出现三国使者为了坑朝廷,而不顾万民死活的传言。”兵部尚书赵杰通报。

张昊就再没什么其它的事情要说。

“陛下,臣明日一早就要进考场,三天不能出,陛下还有什么要吩咐的?”林天涯请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