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沈清柏应下了管理赏田的事,沈清远呲牙笑道:
“那我就先谢谢二哥了!
你放心,雇人的事我会托付给徐里正,你只管帮我监督好他们种地就行。
等庄稼收了,咱们兄弟三七分成!
到时候我会把粮食折算成银子给你。”
收上来的土豆还要继续留种,卖是不可能拿出去卖的。
沈清柏听罢忙摆手:
“谁跟你俩三七分,都是自家人,说这话你不是磕碜人呢么。”
“亲兄弟明算账!
这一百亩地既然娘说归到我三房了,那我就不能让你帮我白干活。
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哈。”
沈清远拉着沈青柏回屋吃早饭。
除了分给二房的三成田地收入,他还会抽出两成交到公中去。
家里的地全靠沈老大张罗,其他事情则都是老太太在操心,老四也是个能干听话的。
银子交到公中,沈老太太自然会分配好。
吃过饭,沈清远出门去找徐里正说雇佣长工的事。
除此之外,还有沈圆圆和他商量的甜品加盟的事。
“叔,你看哈,这眼瞅着秋收就要结束了,照咱村儿往年的习惯,
秋收之后地里的活儿都整利索了,那之后就是猫冬。
这村里人也没别的爱好,只能窝在屋子里喝喝酒吹吹牛。
这酒一喝上头就容易惹事,要我说还是应该给大伙儿找点别的消遣。”
徐里正听到这,深以为然的点点头。
可不是么,每年冬天都有闲着没事喝多了干起来的,他还得顶风冒雪的去给人拉架评理。
还有凑在一块时间长了,小叔子跟嫂子干仗呢,在家闲着没事揍孩子的,那一天天的,真是老能给他找事儿了。
“叔,您也知道,去年冬儿那会儿,我们家在镇上摆的那个吃食摊子,
咱爷俩说话我也不藏着掖着,那摊子摆了不到两个月,我们家春耕的种子钱就是从那头挣出来的。”
沈清远继续加码,徐里正听的加快了吧嗒烟袋锅子的频率。
“今儿我来,除了托您给找长工这事儿之外,还有件与咱靠山屯所有村民都息息相关的事,想与您好好唠唠。”
徐里正放下手里的烟袋锅子,正色道:
“清远啊,你的本事,叔知道,有话你直说就是。”
沈清远一阵嘚吧嘚,之后总结道:
“我们家第一批会先拿出来五种小吃方子,
方子不收钱我们免费给,而且包教包会。
但是,前提条件是,之后他出去摆摊用的吃食原材料都要从我们家进货。
直到合同期满。
若有违约,则需缴纳五十两到一百两银子不等的违约金。
这契书一但签订,是要给官府盖章备份的,双方都没有在返回的余地。
这事儿呢,还需要里正叔您去帮忙在村里宣传一下,
毕竟咱们村,还是您老人家的威望最高,大伙儿也最信服您!”
他们一家三口脑袋装着的甜品小吃多了去了,真想找个法子把家里那点红糖冰糖消耗完,根本不是问题。
只是,他和他闺女都是一个想法,不想自己干了。
做吃食买卖,挣钱是挣钱,但也是真的累人啊~!
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守得住摊。
早起晚归、顶风冒雪那都是最基本的。
你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,无论遇到什么样刁钻不讲理的客人,都能笑脸相迎,做到宾至如归。
沈清远不舍得家里人在受这份累,沈圆圆更是懒得折腾。
所以父女二人一商量,干脆,别做零售做批发吧!
他们俩做源头供货商,每天只管在家出货。
至于售卖的事情,就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去实施。
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。
沈圆圆:她就不信了,她一条街上出一个小摊,一个市集安排两种吃食。
以这样的密度广撒网下去,还能被人注意到?
沈清远把自家的意思清楚的传递给徐里正之后就绕路去了沈乐平家。
他们梨树村的老里正。
“叔,有个买卖,你愿不愿意掺一脚~”
没等沈乐平表态,他们家大儿子沈大林就蹦出来,问都不问是啥买卖就嚷嚷道:
“愿意,愿意!三哥,我愿意!”
沈乐平瞪了一眼自己大儿子,回头不好意思的冲着沈清远道:
“清远啊,让你见笑了,这大林啊,成天就想着往外面跑,这心思就一点没放在地里。
你不用搭理他,你刚才说的话是啥意思,你再跟我好好说说。”